二十四孝圖讀后感50
發(fā)布時間:2020-10-04 來源: 演講稿 點(diǎn)擊: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 0 50 三篇
不用那么驚天動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更加的溫馨、幸福。第一文檔網(wǎng)今天為大家精心準(zhǔn)備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二十四孝圖讀后感 50 1孝,即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特別強(qiáng)調(diào)的一種,《弟子規(guī)》中,對待長輩的態(tài)度無疑寫的清清楚楚,“孝”這一概念,早應(yīng)該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中成為不可磨滅的一條了,從“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婦孺皆知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了。
文中說,當(dāng)作者看過二十四孝后,看到做個孝子如此之難,原先做個孝子的計劃便徹底放棄了,其實(shí)我覺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將事例硬安到自己頭上,那樣多生硬來著,只要打心眼里替母親著想,替父親著想,不讓他們?yōu)樽约翰傩,在家?wù)上替他們分擔(dān)一些,也是一種孝,雖不如事例上那么感天動地,但至少也是一種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頭上安,是行不通的,畢竟時代在變,你說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鯉魚,你說:
“好,我要做一個孝子,臥冰求鯉去!”行的通嗎?現(xiàn)在冬天沒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結(jié)一層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還沒來得及臥下呢,冰就碎了,當(dāng)時別說父母吃不到鯉魚,恐怕也會嚇的趕緊跑到湖邊來救人,再說,現(xiàn)在市場上明明有鯉魚賣,干嗎要那么費(fèi)勁去求鯉魚呢?
其實(shí),這些事例所要表明的,是“孝”的精神,“孝”
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種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溫馨,向一縷淡淡的香氣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個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么驚天動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更加的溫馨、幸福。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 50 2《二十四孝圖》圖文并茂,非常感人。我發(fā)現(xiàn),百事孝為先,小時候那些孝順的人,長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雖然這篇文章里木頭人的手指會流血不現(xiàn)實(shí)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順。
現(xiàn)在有很多人特別是我們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該怎么樣,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這要那,達(dá)不到要求就發(fā)脾氣,有時對父母和長輩說話、行為很不禮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對“孝順”二字沒有做好。讀了這本書,我以后一定要孝順父母,尊敬老人,繼承和發(fā)揚(yáng)中華民族的美德。讓我們從點(diǎn)滴做起吧!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 50 3 魯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而其中記得最深刻的便是有關(guān)“郭巨埋兒”的一段。
“郭巨埋兒”的故事是說一個孝子郭巨,家里貧窮,生了兒子之后怕養(yǎng)不起老母,就要把親生兒子埋掉。我想,那些把這個故事改編潤色、一代代傳下去奉為典范的人們,本
來是要贊揚(yáng)郭巨的孝順吧?赡暧椎聂斞缸x了后,竟然“從此總怕聽到我的父母愁窮,怕看見我白發(fā)的祖母,總覺得她是和我不兩立的”,竟然對這些孝子們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不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親去做孝子了”。這是何等的悲哀!
其實(shí),《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涂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shí)涂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么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那些煞費(fèi)苦心“修飾”出來的完美的、讓人們?nèi)ツぐ菥囱龅纳裣,是不能打動人心的。真正能讓我們這些在柴米油鹽間折騰著的普通人感動的,永遠(yuǎn)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過懦弱、有過自私、有過猶豫,然而最后選擇了勇敢、選擇了奉獻(xiàn)、選擇了堅定的人。
那些自愿前往偏遠(yuǎn)地區(qū)的志愿者們,難道沒有過后悔嗎?難道從沒有在靜夜里獨(dú)自流下過淚嗎?難道沒有抱怨過當(dāng)?shù)夭豢上胂蟮钠D苦條件嗎?難道沒有在遇到挫折遇到困難時,萌生回家的念頭嗎?我想,這些都是有過的。然而他們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用自己的青春和熱情,溫暖著那塊貧瘠的土地。
那些堅守操節(jié),廉潔奉公的干部們,難道沒有羨慕過別
人富足的生活?難道沒有在賄賂面前感到一絲的猶豫?面對著清苦的生活,難道沒有過委屈與不甘?面對妻兒親友的抱怨,難道沒有過歉疚、沒有過啞口無言?我想,這些都是有過的。然而他們最后還是選擇了清廉,守著自己的良心,不圖那個“廉潔”的虛名,只求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那些為人們所稱頌的英雄們之所以崇高,不是因?yàn)樗麄兊?ldquo;完美”,而恰恰是因?yàn)樗麄兊娜毕,以及與缺陷進(jìn)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正是他們的缺陷,使他們離我們是那么近,我們不用仰視就可以看到他們的面容;而他們對自身缺陷的戰(zhàn)勝,成就了他們的崇高。
為什么總是要把人“神化”呢?那些高高在上的神像,真的比混跡于蕓蕓眾生的“人”更有感染力嗎?恐怕不見得吧。失去了真實(shí)失去了親切的典范和偶像,立刻便斂去了那溫和的笑容,換上一副拒人千里的面孔。
讓我們的英雄走下神壇吧,還他們各自的本來面目,那些不見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滿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環(huán)、然而閃耀著“人”的光輝的面容。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贊歌吧,歌唱那些軟弱、怯懦、猶豫背后的高貴與堅強(qiáng),贊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熱點(diǎn)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