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在校大學生的兼職_蘭州市大學生“手機依賴”狀況調查報告
發(fā)布時間:2020-02-23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摘要】本文以蘭州四所高校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問卷方式調查了蘭州市大學生手機依賴的狀況;谝郧皩W者的研究――大學生已經(jīng)患上了“手機依賴癥”的觀點,本文通過SPSS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了與其截然不同的結論:大學生對手機有一定的依賴,但這種依賴是對其功能的依賴,并沒有排除與外界社會的接觸而患上“手機依賴癥”。
【關鍵詞】大學生 手機依賴 使用與滿足
一、理論回瞻及樣本特征
。ㄒ唬┫嚓P理論回瞻
1、早期的媒介依賴理論
媒介依賴理論是由德弗勒和鮑爾?基洛奇在1976年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是:受眾依賴媒介提供的信息去滿足他們的需求并實現(xiàn)他們的目標。媒介依賴理論的基本假設是:一種新的媒介在社會站穩(wěn)腳跟后,人就會與媒介之間形成一種依賴關系,這種關系具有雙向性質,但相互依賴中較強的一方是媒介,他們主要從傳播內容方面控制著人,“人越是指望收到有用信息,只要他們還沒有失望,他們的依賴性就越強烈。”①
2、“使用與滿足”理論
這個理論研究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該理論把受眾成員看作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②
3、有關手機依賴的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車基金會2006年6月發(fā)表《臺灣學生使用移動電話調查報告》,其調查對象包括島內2242名小學生(五年級以上)和大學生,調查顯示近7成學生有手機依賴癥。③
(2)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的一個學生課題組完成的《“短信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及行為影響的問題研究》,課題組對“手機依賴”的定義是:使用手機(短信息)作為其人際互動主要手段的群體,存在強烈的、持續(xù)的需求感和依賴感的心理和行為。④
。ǘ颖咎卣
本研究在蘭州四所高校――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蘭州城市學院的大學生手機依賴現(xiàn)狀及成因進行了問卷抽樣調查。本次調查共發(fā)放了400份問卷,每所大學各10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398份。所有有效問卷數(shù)據(jù)錄入SPSS11.5進行分析,結果均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
樣本性別構成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在所有的樣本中,按照各校專業(yè)比重大小進行抽樣,理科和文科的樣本總數(shù)為73.7%,其他還包括工科、醫(yī)學、農(nóng)學、藝術和體育;在年級的樣本中,大二(26.1%)和大三(26.1%)選取的樣本數(shù)最多,考慮到大四的學生大多離開學校去實習,所以它的比例最小,占樣本總量的22.6%。
二、調查結果分析
。ㄒ唬┐髮W生手機使用的基本情況
1、大學生所處的年級與手機使用狀況
我們的調查重點是針對那些已經(jīng)使用或正在使用手機的大學生展開,對他們使用手機的年限做了四個答案的設計:一年以下、一年到兩年、兩年以上到三年和三年以上。經(jīng)過計算這四所大學的學生手機使用年限大都集中在一年以下和一年到兩年之間,再通過與年級的交叉觀察頻次分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大一學生使用手機大多集中在一年以下,大四學生使用手機大多在三年以上,與此相同,大一學生使用手機在三年以上的僅僅有6人,大四學生使用手機在一年以下也只有14人。
2、大學生個人手機使用狀況
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90.8%的大學生使用一部手機,同時也有8.8%使用兩部或兩部以上的手機。究其原因,我們參見表1。
3、大學生的平均月生活費與每月手機話費
在這里我們提出假設,認為大學生的平均月生活費控制每月手機話費,然后采用卡方來驗證這個假設是否正確。因為表2中的Chi-Square=132.619,df=20,查表得到明顯水平的Significance=0.00005<α值0.05,所以有足夠的理由說明大學生“平均月生活費”與“每月手機話費”有關。
再來通過表3來看看它們之間的關系。大學生在300元以下和300到400元之間的生活費,他們的手機話費主要集中在一個區(qū)間內,也就是在50元以下;生活費在中間的兩檔的,手機話費為20到100元;生活費在601到800元和800元以上的大學生手機話費主要落在了50到100元之間,在這一檔上也有近45.3%的手機話費在100到150元的。
。ǘ┐髮W生手機依賴的情況
1、基本依賴情況
在此我們設計了一些隱蔽性的問題,如圖4、5、6所顯示:大學生的絕大部分“經(jīng)!睍诔鲩T前確認自己是否帶手機,如果發(fā)現(xiàn)沒有帶會“立即回去取”,通常在“手機快要停機時”就去交話費。
2、基本功能上依賴的情況
作為手機的基本功能:電話和短信,我們想知道大學生對哪一種功能更加依賴,因此設計了以下的問題。(見表7、8)
3、手機依賴與社會生活
我們針對這一結論對大學生的社會交往、家庭關系做了一部分問題的分析。其中問到:“手機的使用是否減弱了您與人面對面交流的欲望?”有81.2%的大學生的回答是使用手機沒有減弱與他人的交流欲望。為鞏固這個問題的答案統(tǒng)計,我們接下來又提出:“手機的使用對您的人際交往圈有什么影響?”時,有高達66.6%的大學生選擇了“擴大了交往圈”,僅僅有5.0%選擇了“縮小了交往圈”。
四、結論
。ㄒ唬┦鼙娞攸c
在對大學生手機使用的基本狀況進行分析時,我們發(fā)現(xiàn)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1、學生中的大部分人是從上大學才開始使用手機的
正如前面所述,大學生使用手機的年限與年級基本成正比例的關系,年級越低使用手機的年限就越少,這說明了大學生在步入這個與自己接觸的社會文化不同的大學時,他們急需要一種與外界進行溝通的手段,手機很自然地成為了其間的中介,滿足了大學生的需求,擴大了受眾(大學生)的社會交往圈;再者,在遠離家庭的呵護下,不僅是學生在一段時間內渴求與親人的聯(lián)系,同時親人們也需要利用手機與自己的孩子進行近距離的接觸。
而且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有高達80.2%的大學生開始使用手機的原因是由于自己生活和學習的需要。手機成為了大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
2、手機基本囊括了大學生所需的所有功能
以前學者研究的結果顯示:短信的隱蔽性和自由的特點,避免了直接交流的尷尬;其價格便宜,符合了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它的多種形式(包括聲音、圖片、彩信等形式)更是滿足了大學生的口味。大學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短信一族”。⑤短信功能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手機依賴功能的一個構成部分,但與接打電話功能相比較而言,它還不是學生最依賴的功能。
我們在對大學生使用手機的附加功能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在基本功能不改變的情況下,手機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必需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手機內含鬧鐘、MP3和MP4、游戲、記事本和備忘錄、照相機和錄像機、電子字典、錄音收音、藍牙紅外、WAP上網(wǎng)等等。只要擁有一個多功能手機,不必再買其他電子產(chǎn)品去浪費錢財,而且使用起來方便快捷,這就更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
3、大學生手機話費消費觀念與生活費多少有關
手機話費的多少與生活費基本成正比例關系(見表3)。在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中,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是根據(jù)生活費的多少進行手機話費消費的,很少有“只打電話,不吃飯”的學生,大多數(shù)的大學生還沒有失去理智地完全依賴于它。
。ǘ┦謾C依賴特點:
對于把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說成了一種“病癥”這個問題,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學生對手機的依賴不是什么病癥,這種依賴是正常與合理的依賴,并沒有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具體來說:
首先,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的現(xiàn)象是存在的。如圖4、5、6的結果顯示:對手機依賴性已經(jīng)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了。大學生接觸手機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這種需要和大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密切相關。根據(jù)“使用與滿足”的理論,我們可以推出:受眾(大學生)的心理需要和期望是促使手機依賴行為的前提條件。具體來說,大學生與外界聯(lián)系與傳播信息,就如在自助餐廳就餐,每個人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和食欲來挑選飯菜。在這個“餐廳”里的主角是學生,手機只是為學生服務的。
其次,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是良性的依賴。在我們推理出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確實存在的同時,我們也得出這種依賴并沒有影響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正常學習與生活。在學習中,譬如在上課時,學生的手機狀態(tài)有76.0%處于振動狀態(tài);一旦接到電話,他們的處理方式也大都是“掛掉,發(fā)短信說明并詢問”和“掛掉,不予理會”共占73%,這個數(shù)據(jù)說明手機并沒有影響到教師的授課和其他同學的聽課情況。這些調查結果都反映出了:大學生并沒有沉浸在只有手機的世界里,失去理智。
最后,我們得出結論:大學生的手機依賴更多的是對于手機功能的依賴,而不是對于手機本身的依賴;這種依賴是具有合理性的,不能將其稱為“病癥”。
參考文獻
、僦x新洲:《“媒介依賴”理論在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的實證研究》,《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4年4月。
②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③《臺灣學生七成有手機依賴癥》,《北京檔案》,2006年第10期。
、堋丁岸绦盼幕睂Υ髮W生心理及行為影響的問題研究》,www.省略。
、輳垜c國:《透視大學生“短信一族”》,《青少年研究》,2003年第3期。
。ㄗ髡邌挝唬禾m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07級研究生)
相關熱詞搜索:蘭州市 調查報告 依賴 蘭州市大學生“手機依賴”狀況調查報告 大學生手機依賴的研究分析 蘭州市大學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