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語境下的文化翻譯策略劉勇_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文化以電影為媒介的傳播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摘要】全球化浪潮席卷各個領域,文化傳播也不例外。電影無疑是全球化語境下文化傳播的最佳載體之一。本文以戛納電影節(jié)中獲獎的華語電影為參照,解讀國家文化在對外傳播中的特點和問題,并借鑒好萊塢的成功模式探討華語電影在文化傳播中的經驗教訓。
【關鍵詞】全球化 華語電影 對外傳播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化現象日趨凸顯,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傮w而言,全球化是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涵蓋政治、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等多個層次和多個領域的概念。根據吉登斯(Giddens)的定義:就是某個地方發(fā)生的事情受到遙遠地方發(fā)生事情的制約和影響;反過來,某個場所發(fā)生的事情對遙遠地區(qū)發(fā)生的事情具有指向意義,以此種關系將遙遠地區(qū)相互連接,并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加強這種關系的過程。
中國電影事業(yè)以1905年的《定軍山》為起點,至今發(fā)展已超過百年。其中不乏有眾多上品,但是一直以來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就是電影界自己常說的墻內開花墻外香――許多電影制作完成后先是得到國外媒體或電影同行的認可,然后才在國內引起注意,其中比較有名的例子有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青紅》,賈樟柯的《三峽好人》、《二十四城記》。然而我們精心制作的想要打入海外市場的大片卻反響平平。是什么原因讓中國通過電影媒介完成傳統(tǒng)文化對外傳播的這條路走的這么艱難,本文通過對戛納電影節(jié)中獲獎的中國影片為切入點,探討對外文化傳播的特點及問題。
選取戛納電影節(jié),創(chuàng)辦于1946年,為歐洲三大電影盛會之一,權威性和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其次,較之其他電影節(jié),華語電影在戛納電影節(jié)上獲獎作品比較多,將它作為研究對象資料比較豐富。
一、華語電影戛納獲獎基本情況
戛納電影節(jié)至今已舉辦過六十三屆,每屆時間為期兩周,其間的活動主要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獎項的設置與奧斯卡大相徑庭,現階段常設獎項有金棕櫚獎、評委會大獎、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編劇、評委會特別獎,當然金棕櫚獎是戛納電影節(jié)上的重頭戲。
在戛納電影節(jié)63年的歷史上,一共有多少華語片曾參加過獎項角逐,現在已很難找到詳細的資料。但獲獎影片和演員名單卻清晰可見,所獲獎項涉及金棕櫚獎、評委會大獎、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編劇、金攝影、技術獎等。首部折桂戛納的華語電影是1975年香港導演胡金銓的《俠女》,榮獲技術獎。1993年陳凱歌執(zhí)導的《霸王別姬》是中國唯一獲得金棕櫚大獎的電影。評委會大獎是華語電影在戛納電影節(jié)上,斬獲次數最多的獎項,分別有:1993年侯孝賢的《戲夢人生》、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2000年姜文的《鬼子來了》、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王家衛(wèi)憑借1997年的《春光乍泄》獲得了最佳導演的殊榮。葛優(yōu)在1994年憑借《活著》成為首位戛納華語影帝,2000年梁朝偉憑借《花樣年華)再次成為獲此殊榮的中國人,張曼玉(2004年,法國影片《清潔》)則是至今唯一摘得影后的華人女演員。
二、獲獎華語片特點
。ㄒ唬┇@獎影片數量少,影響力低
從數量方面來看,忽略所獲獎項的差異,華語電影自1975年胡金銓導演的《俠女》獲獎開始,到2010年第六十三屆戛納電影節(jié)結束,三十五年的時間里一共有13部電影獲獎,平均3年可能會有一部中國電影獲獎,數量之少有目共睹。這與每年媒體所謂戛納電影節(jié)刮起了“中國風”的報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相比之下,從1975年起,英國獲獎影片為24部,法國獲獎影片為35部,美國獲獎影片48部,數量之多讓華語電影難望其項背。
從數量上比較,戛納電影節(jié)上英、法、美三國的獲獎數量遠遠超過中國,甚至其中一國的獲獎數量也超過中、日、韓三國的總和。當然這也源于傳統(tǒng)的西方國家掌握著世界主流的文化脈搏,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把握著傳播的中心源,傳播優(yōu)勢地位不僅體現在文化地位上,還包括信息量的控制。除此之外,中國電影制作水平相對落后也影響到國家文化的傳播,在國際電影市場上華語電影的質量不能與好萊塢電影相比,藝術水平也低于歐洲,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勢沒有充分得到開發(fā),優(yōu)秀獨特的文化不能借助電影進行傳播,得不到世界的關注。這也說明中國電影一百年的發(fā)展,近二十多年的對外文化傳播之路仍然處于劣勢地位,中國電影仍然在世界主流文化的邊緣徘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要想通過電影敲開世界的大門,甚至達到電影效應后的二次收益,還需要時日。
。ǘ┇@獎影片題材單一
獲獎影片的題材,香港、臺灣地區(qū)與大陸地區(qū)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港臺地區(qū)主要傾向于現代都市的家庭、倫理和愛情,如王家衛(wèi)的《春光乍泄》描寫男同性戀之間的愛情,《花樣年華》則是對愛情的探索。而內地獲獎電影題材則一邊倒的涉及現實敏感事件和一如既往的“武俠風”,如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涉及文革,《青紅》以上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為背景,張藝謀的《菊豆》、《活著》都觸及中國的國民性等問題,題材相對灰暗。
為什么中國電影在對外輸出時,往往是電影中的灰色元素能夠引起國際影評界的注意?為什么我們想要傳達的中國文化中美妙、智慧的部分卻得不到認同?原因很簡單,世界還不了解中國,中國擁有不充分的話語權,世界認識中國多來源于政治、軍事事件的報道,中國的文化、普通百姓的生活沒有渠道傳達真實的信息給世界。所以,當國際電影節(jié)上的評委看到參賽的中國影片時,覺得落后的封建舊思想才能代表中國,要不然就是中國功夫,而真正代表中國美學文化的電影在國際上卻無人問津。其次,華語電影沒有把握市場規(guī)律贏得觀眾的喜愛,國外觀眾對中國比較感興趣的題材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被拓寬。戛納電影節(jié)上首部獲獎的華語影片是1975年胡金銓導演的《俠女》,三十幾年過去了華語電影留給世界的印象還是功夫片,在國際揚名的多是如成龍、李連杰等功夫明星。
世界了解中國文化太少,我們想要通過華語電影這種藝術方式讓世界認識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華語片技術、制作、文化上的缺陷又讓它難以突破西方主流文化給它設置的范圍,不得已變成了屈意迎合,成了為拿獎拍片。
(三)獲獎影片文藝片居多,商業(yè)片發(fā)展水平低
戛納電影節(jié)上獲獎的華語影片多是文藝片,其中多部影片情節(jié)寓意隱諱模糊,沒能大范圍公映,票房和影響力有限,傳播范圍只限于特定的人群。文藝片居多與戛納電影節(jié)本身注重純粹藝術,摒棄商業(yè)元素有直接關系。但是,華語電影的商業(yè)化發(fā)展程度低,沒有具有影響力的大片也是不爭的事實。每年公布的全球票房排行榜上,很難覓見華語片的蹤影。例如2009年全球電影票房排行榜,《阿凡達》以二十七億四千六百八十多萬美元高居榜首!栋⒎策_》在全球上百個國家掀起十余年未見的票房狂潮,在上映一個多月之后,將保持世界電影史票房冠軍11年之久的《泰坦尼克號》拉下神壇,并成為影史上第一個票房超過二十億美元的電影,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3D”熱潮。而票房榜上排名最好的華語電影是位列第41位的《赤壁(下)》,票房為一億兩千二百六十萬美元,北美票房為零,票房收入主要來自華語地區(qū)。
一國商業(yè)片的成功與否對國家文化的傳播至關重要,商業(yè)片以盈利為目的,除了電影中的置入廣告以外,絕大部分收入來自于票房,票房越高,說明觀看電影的觀眾人數越多范圍越廣,電影中暗含的價值觀、消費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效果越好。所以想要完成最佳的電影文化傳播效果,首先要贏得觀眾的心,讓更多的受眾能夠看到華語電影,而大范圍的觀影規(guī)模的形成必須借助商業(yè)化的電影模式。
好萊塢的商業(yè)大片在文化傳播方面可以說是佼佼者和領路人,華語電影想要在文化傳播上有所推進,想要依賴文藝片成效甚微,好萊塢模式或可參考。
三、借鑒好萊塢商業(yè)片成功的文化傳播經驗
毫無疑問,好萊塢是美國電影的代名詞,甚至是當今電影的代名詞。好萊塢的電影總是那么吸引觀眾,總能引起各種熱潮和討論。從《羅馬假日》中奧黛麗?赫本的發(fā)型和服裝到《律政俏佳人》、《穿普拉達的惡魔》中“香奈兒”和“普拉達”等大品牌,好萊塢是全球女性的時尚顧問和樣板,所有的大品牌具體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希望能在好萊塢的電影中出現自己的Logo,相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女孩,不管是黑皮膚的還是黃皮膚的,她們都想擁有和女主角一樣的包和衣服,男孩子都以擁有更多的變形金剛模型而自豪。美國的消費文化就在這樣一場場精彩的電影中,不知不覺地走進了亞洲、歐洲、非洲大陸。除了商業(yè)文化價值以外,好萊塢電影也在將美國的價值觀通過電影傳遍世界,自由、公平的形象吸引成千上萬的外來移民,希望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美國夢”。好萊塢用普世價值+出色的劇本+成功的商業(yè)運作完成了它的文化傳播的任務。
參考文獻
①G ddens,Ant hony,The Consequ-
ences of Mdernity,Polity Press,1990,
69
、诎俣任膸欤簹v屆戛納電影節(jié)獲獎電影名單,http://wenku.省略/view/
d0e10911cc7931b765ce159d.html
、垭娪捌狈繑祿䜩碓矗篠creen Daily、BoxofficeMojo、BoxofficeGuru
、芄鶓c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堇盍ⅲ懂旊娪坝錾蟼鞑エD―電影傳播的狀態(tài)分析》,《全球經濟報道》,2005
。ㄗ髡撸壕鶠樘m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09級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
相關熱詞搜索:語境 中國文化 媒介 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文化以電影為媒介的傳播 全球化語境下的跨文化傳播 論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的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