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會堂細煙45一盒 [人民大會堂的音響設計者:聲學泰斗馬大猷]
發(fā)布時間:2020-02-27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他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聲學泰斗。 他二十五歲時便成為哈佛大學第一位僅用兩年時間就拿到博士學位的人。 他被周總理親自點將,主持完成了北京人民大會堂的音響設計。
他在中國第一個提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噪聲污染問題。
提起馬大猷,許多人會覺得有些陌生。但是在聲學界、物理學界乃至科技界,他卻赫赫有名。他的個人經(jīng)歷寫滿了傳奇般的“第一”:他是哈佛大學歷史上第一個僅用兩年時間就獲得博士學位的人;二十七歲時,他成為20世紀40年代全中國最年輕的教授;1955年,四十歲的他成為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之一。至于他的學術生涯更是充滿了“第一”:這位以“科學救國”為己任、于20世紀40年代回國的老科學家,在基礎研究上取得許多達到世界水平的成果,在他和其他科學家的帶領下,我國建造起了第一個聲學實驗室、水聲實驗室、高聲強實驗室,解決了人民大會堂的音質(zhì)設計等問題。
北京中關村,馬大猷院士的家,整潔而簡樸。面積三十多平方米的書房,被兩排倚墻而立的書柜“擠”小了很多。九十多歲高齡的馬大猷,白發(fā)如銀,微笑著緩步走來,向筆者伸出熱情的雙手……
哈佛大學首位僅用兩年時間拿到博士學位的人
“我祖籍廣東潮陽縣上寨村,村里人都姓馬,我的名字是父親給起的,小名‘雄才’,上學了就叫‘大猷’,在本村我這個輩分的男性名字里,都是‘大’字起頭,其實‘大猷’也是‘雄才大略’之意……” 馬老從小時的起名說起,對他立志聲學科研的一生娓娓道來。
馬大猷的青少年時期,正是我國內(nèi)憂外患的年代。他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殘暴,更痛感國家貧弱招致的苦難,由此樹立起“科學救國”的信念。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yè)之后,又憑借自己的勤奮和聰穎,考上了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
馬大猷留學美國期間在加州和哈佛大學嶄露頭角。
1940年,他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時,年僅二十五歲。在哈佛大學三百多年的歷史中,本科畢業(yè)生能在兩年時間內(nèi)連續(xù)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前所未有。在學習期間,他還取得了美國聲學界矚目的成就,確立了他在現(xiàn)代聲學研究中的歷史地位。但馬大猷時刻掛念著日寇鐵蹄下的祖國河山。他又何嘗不知道國內(nèi)工業(yè)基礎薄弱、科研水平低,迫切需要各種人才復興民族大業(yè)呢?
不久,哈佛博士畢業(yè)的馬大猷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因為國內(nèi)的戰(zhàn)事正緊,美國的同學勸他不要回國,并愿意把自己的獎學金給他,留下繼續(xù)搞科研;二是國民黨政府要在美國購買武器,希望既懂技術又懂英語的在美留學生幫助。馬大猷征求在國內(nèi)的恩師朱物華的意見,恩師告訴他不要為國民黨政府做事,希望他到當時已并入西南聯(lián)大的清華大學工學院任教。此時他的老母尚在淪陷區(qū)被困,為了國為了家,馬大猷決定立即啟程回國。
告別哈佛的學友師長,馬大猷風塵仆仆地踏上了歸國的旅程。
馬大猷回國途中,紐約正開世界博覽會,他在參觀時特別注意了貝爾實驗室的“語言演示器”,那是世界上最早的語言合成器!八痊F(xiàn)在會說話的計算機差遠了,但這個開始很重要,對后來語音計算機的發(fā)展影響也很大!瘪R大猷說。
馬大猷還在鹽湖城參觀了摩門教堂。該教堂全是木結構,不用釘子,可容五千人,即便是講壇上掉了一根針,后面的人都能聽到,這是世界聲學意義上一座有名的建筑,馬大猷心存敬慕,默記在心。這也為他多年后主持北京人民大會堂的音響設計,埋下了成功的伏筆。
半個多世紀之后,馬老回憶起當年的選擇,依然深情無悔:“發(fā)展中國的聲學事業(yè),是恩師為我指出的專業(yè)方向,也是我愿意畢生為之奮斗的目標。當時獲得博士學位后馬上回國,主要是感到國家和民族正在遭受災難,需要我馬上回去盡一份力!
人民大會堂的音響設計保持了世界紀錄
1959年,周恩來總理親自點將,由四十四歲的馬大猷承擔人民大會堂的音響設計和施工任務。
不久,擔任中國科學院電子所副所長的馬大猷組織北京高校、建筑、廣播系統(tǒng)中的有關專家會聚在一起,研究討論人民大會堂的音響設計和施工方案。
這是馬大猷第一次看到設計圖紙。他被水天一色、滿天星斗的穹頂設計所震撼,同時也馬上意識到橢圓形的建筑設計給音響設計所帶來的麻煩。
“聲音傳播時最怕彎曲,一彎曲就發(fā)出回聲。在這個九萬平方米的弧形空間里,聲音從四面八方反射回來,會造成巨大的回聲,整個大廳會陷入吵架一般的嗡嗡聲中,什么都聽不清楚!倍嗣翊髸帽仨氃凇笆弧敝巴旯,留給馬大猷解決問題的時間只有七八個月。
馬大猷的設計構想是:不靠幾個大喇叭擴音,而是用一套分散式聲源,在臺下每兩個座位前設置一個揚聲器,這樣聽臺上講話就像從面前傳來一樣清晰,避免了巨大的回聲?紤]到人民大會堂經(jīng)常舉辦大型文藝活動,欣賞音樂要求音效有一定的保真度,如果僅靠座位前的揚聲器,效果不會很好。于是,馬大猷又設計了一個半分散式聲源。大會堂主席臺三十二米寬,左右兩個聲道中間再加一個聲道,傳播時間控制在二十分之一秒內(nèi),聲音聽起來就是連續(xù)的,即使是坐在最后一排的聽眾也不會受回聲的干擾。
1959年10月1日,黨和國家領導人與來自各國的嘉賓會聚在人民大會堂。當華燈齊放、優(yōu)美的樂聲傳遍整個大廳時,人們?yōu)檫@座恢弘壯麗的建筑發(fā)出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
馬大猷和課題組從提出概念到設計模型,到最后完成大會堂的音響設備安裝調(diào)試,僅僅用了九個月時間。人民大會堂的音響設計和安裝,是新中國聲學界的第一次大工程,測試證明其音響的設計、處理是完全成功的。在此后每年的全國人大、政協(xié)會議以及各種大型文藝表演中,人民大會堂的音響均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兩套聲源系統(tǒng)也一直使用至今。
早年馬大猷曾去波蘭開過國際廣播會議,參觀過華沙人民宮,對其音響設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并沒有得到詳細的資料,設計北京人民大會堂,他只有靠務實的理論基礎加上張開的想象翅膀。
人民大會堂的音響設計效果超過了華沙人民宮,近半個世紀過去了,它至今仍經(jīng)得起歷史的考驗:世界上一直沒有比它更大的大會堂,當然,到現(xiàn)在也一直沒有超過它的大會堂音響設計。
人民大會堂音響設備的設計和安裝,是中國聲學界的第一次大工程。在這之前,聲學從未在這么大的空間里得以應用。而且誰能想到,當時中國的聲學研究才剛剛起步三四年的時間,這對中國的聲學科研隊伍來說,也是一次演練和提高水平的難得機會。這一聲學工程的建成,使中國的聲學研究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肯定。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馬大猷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強烈的愛國心,圍繞著國家發(fā)展“兩彈一星”的戰(zhàn)略目標,開展了一系列聲學方面的高端研究工作:
1961年,他總結了50年代領導開展低頻和大氣聲學記錄分析系統(tǒng)研究的經(jīng)驗成果,向中科院寫出報告,提出開展核爆破偵察和聲學探測的科研任務。
在他的主持下,我國第一個次聲實驗室,即核爆破偵察站于1963年在京郊香山建成。
1964年,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同時,馬大猷組織了核爆破偵察研究,用次聲測定大氣層核爆炸的地點、時間和當量。
1966年,馬大猷又承擔了導彈發(fā)射井吸聲系統(tǒng)的設計。
1982年,他還主持完成了核爆炸產(chǎn)生次聲波在大氣層中傳播的理論、數(shù)據(jù)處理和電容傳聲器次聲探測系統(tǒng)的建造。
這些重大科研成果,使馬大猷成為我國戰(zhàn)略核武器制造方面的幕后功臣。
提出噪聲為環(huán)境污染“四害”之一
曾經(jīng)有一個時期,北京許多交通要道上都矗立著一個表牌,上面顯示著交通噪聲的強度,并且制定了交通噪聲的限制強度標準――六十分貝。這和馬大猷不無關系,環(huán)境聲學的研究和廣泛應用是馬大猷對國家和人民的又一大貢獻。
其實,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提出了環(huán)境噪聲管理的概念,這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1966年,馬大猷組織進行了第一次北京市交通噪聲調(diào)查研究工作,撰寫出論文。1972年,他開始研究解決地鐵噪聲問題,找到了電動機設計上的缺陷,經(jīng)處理后降低了噪聲。1973年,他參加第一次全國環(huán)境保護會議,提出除廢水、廢氣、廢渣以外,應增加噪聲為環(huán)境污染“四害”之一;并首先在北京、天津等八個大城市,領導開展了環(huán)境噪聲的調(diào)查、控制,推動了環(huán)境保護研究工作,以后逐漸發(fā)展到全國各省市,其中京津渤地區(qū)環(huán)境噪聲評價科研工作,獲得了1985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此后,國家發(fā)布了多項防治環(huán)境噪聲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使我國的環(huán)境噪聲防治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科學化的軌道。這些法規(guī)、條例中都包含了馬大猷的大量心血!
(責任編輯/陳 思)
相關熱詞搜索:人民大會堂 聲學 泰斗 人民大會堂的音響設計者:聲學泰斗馬大猷 人民大會堂的音響設計者 人民大會堂音響設計師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