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角逐【權力的角逐】

        發(fā)布時間:2020-03-13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擁有眾議院絕對多數(shù)席位的總理,卻主動解散國會;推翻了現(xiàn)政府的反對黨,卻拒絕參加選舉;贏得了全國大選的黨魁,卻承諾不會出任總理;投票率超過70%的大選,卻因為“技術原因”而被宣布無效。
          
          隨著泰國國王拉瑪九世登基60周年慶典的臨近,持續(xù)了近四個月的泰國政治風波目前已趨于和緩。2006年5月23日,泰國看守總理他信宣布結束近50天的休假,重返總理府執(zhí)事。泰國看守內閣5月30日也宣布,批準選舉委員會關于今年10月15日重新舉行下議院選舉的建議。
          回顧年初以來的泰國政治風波,我們不難看到其間那些獨特的政治現(xiàn)象――擁有眾議院絕對多數(shù)席位的總理,卻主動解散國會;推翻了現(xiàn)政府的反對黨,卻拒絕參加選舉;贏得了全國大選的黨魁,卻承諾不會出任總理;投票率超過70%的大選,卻因為“技術原因”而被宣布無效……對此,就有必要在泰國的政治背景中,加以解讀。
          
          “攘外必先安內”:他信解散眾議院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2月間由“售股事件”引發(fā)的曼谷地區(qū)“反他信”示威集會,雖然聲勢浩大,但實際并不足以動搖他信的政基。畢竟,他信領導的泰愛泰黨在2005年2月舉行的大選中,贏得了1900萬張選票,支持率高達67%,并在眾議院全部500席中,占據(jù)了絕對多數(shù)的377席。他信也因此成為泰國首位連任的民選總理,并在第二任期實現(xiàn)了泰國的首次民選一黨執(zhí)政。
          不過,隨著泰國政壇尤其是執(zhí)政黨內“反他信”勢力的趁勢而起,1992年“五月流血事件”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政治風波爆發(fā)了。
          泰國的政治具有典型的政客政治特征,重要的政治資源尤其是選票資源,通常為政客所把持。因此,各政黨普遍面臨“人強黨弱”的問題。對于大多數(shù)政客而言,政黨不過是參與競選時所必需的“外殼”,故而政客“跳槽”的現(xiàn)象在泰國十分常見。泰國政客的獨立性與流動性,一方面使得政黨能在強勢黨魁的領導下迅速興起,但另一方面,也致使政黨容易因利益矛盾而分崩離析,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他信領導的泰愛泰黨自1998年成立以來,黨內就一直派系林立,近年來隨著對各中小政黨的吞并擴張,派系更是有增無減。根據(jù)2005年的資料顯示,泰愛泰黨內的派系已多達十余個。盡管他信一直在努力平衡各派的利益要求,甚至為此在第一任期內,進行了多達十次的內閣改組,但終究是僧多粥少,難免會厚此薄彼。于是,黨內對他信的不滿也就隨之與日俱增,甚至反目成仇。
          隨著泰國民間組織“人民民主聯(lián)盟”宣布,將依據(jù)《1997年憲法》規(guī)定,通過5萬選民聯(lián)名奏請參議院,啟動彈劾總理的不信任案,此后泰國政壇的“反他信”聯(lián)合行動開始進入高潮。一方面是民主黨、泰國黨、大眾黨三大反對黨聯(lián)合施壓,另一方面則是泰愛泰黨內部的反對派趁機逼宮。文化部長和信息通信技術部長相繼提出辭呈,要求他信交出黨內領導權。
          面對黨內反對派的壓力,他信在“妥協(xié)以安渡難關”還是“對抗以維護權威”之間,毅然選擇了后者,決定進行黨內“洗牌”。2006年2月24日,他信宣布解散眾議院,提前舉行全國大選。根據(jù)泰國《1997年憲法》新增的規(guī)定,“議員候選人必須隸屬于政黨至少90天”,這就使得任何試圖“跳槽”的政客,都會在總理臨時解散國會后的三個月內失去參選的資格,從而喪失政治議價能力。在過去五年的執(zhí)政期內,他信正是憑借這一“尚方寶劍”,有效地維護了執(zhí)政黨的穩(wěn)定。
          
          陷入僵局:修憲的主導權之爭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泰國政壇一直是中小政黨林立,擁有眾議院席位的政黨,通常多達十幾個。這就造成議席歸屬相當分散,即使是牽頭組閣的政黨,其擁有的議席比例,一般也就在20%~30%左右,因而很難應對反對黨的彈劾。90年代的泰國政局一直不穩(wěn),執(zhí)政權在各黨派之間不斷輪換,通常是內閣的席位還未坐暖,就已經(jīng)被彈劾下臺了(見下頁表)。于是,1996年大選后最具實力的新希望黨和民主黨――前者所占議席比例為31.8%,后者為31.3%――都主張在修訂憲法時,通過制度安排提高執(zhí)政黨的權威,鼓勵大型政黨的發(fā)展,進而建立更為穩(wěn)定的政府。1997年泰國國會通過新憲法,這是自1932年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以來的第16部憲法。該憲法在制度設計方面,傾向于維護執(zhí)政府的權威,有利于促進大型政黨的發(fā)展,而對中小政黨有著明顯的制約作用。
          但是,讓兩黨始料未及的是,《1997年憲法》頒行后,得益的卻是1998年才成立的泰愛泰黨。2001年大選是泰國依據(jù)《1997年憲法》舉行的首次大選,在選舉制度方面明顯有利于大型政黨的產(chǎn)生。結果,泰愛泰黨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深得中下層選民支持的“草根政策”,不僅包攬了49.6%的議席,而且還通過吞并自由正義黨,成為泰國首個擁有眾議院簡單多數(shù)席位的民選大型政黨。
          隨后的他信第一任期內,各黨間的實力差距進一步擴大。一方是執(zhí)政的泰愛泰黨在《1997年憲法》的“護航”下,不斷壯大;另一方的反對黨卻是日漸勢衰,各中小政黨或是分裂,或是并入泰愛泰黨。于是,2005年大選在毫無懸念的情況下,形成了泰愛泰黨一黨獨大的政治格局――泰愛泰黨占75.4%,民主黨占19.2%,泰國黨占5%,大眾黨占0.4%。
          可以說,反對黨目前已是山窮水盡,如果無法把握此次機會,擺脫《1997年憲法》對中小政黨的制約,就很可能會被長期邊緣化。較為典型的就是有關“彈劾總理的不信任案,需要至少40%(200名)的議員聯(lián)名發(fā)起”的規(guī)定。這使得反對黨從2005年開始,實際上已喪失了彈劾他信的權力。這也促成了平日里相互對立的三大反對黨,能夠在此次“反他信”的行動中步調完全統(tǒng)一。
          不過,反對黨卻也有自知之明,由于他信在第一任期政績卓著,不僅在經(jīng)濟和外交領域頗有建樹,而且在完善國內社會保障體系和提高農(nóng)民生活水平方面成效明顯,甚得中下層選民的支持,因此在現(xiàn)有的選舉規(guī)則下,即使是三黨聯(lián)合,也很難與泰愛泰黨對抗。于是,反對黨提出了“先修憲后選舉”的構想,要求他信首先辭職,解散看守內閣,并組建由各方共同參與的臨時委員會,負責修訂憲法,直到出臺了有利于中小政黨參選的制度后,再舉行大選。而他信則提出,應當“先選舉后修憲”,要求先通過選舉產(chǎn)生新一屆政府,而后再由新政府主持修憲。可以說,雙方的爭執(zhí)焦點相當明確,那就是由誰主持修憲的問題:是由各方共同參與?還是由泰愛泰黨主持?
         。丛拢踩沾筮x后,盡管泰愛泰黨在全國贏得了1600萬張選票,支持率高達54%,囊括了近九成的議席,但卻在38個選區(qū)出現(xiàn)了議席空缺,沒有達到憲法所規(guī)定的條件,即“如果在單選區(qū)中候選人惟一,那就必須獲得選區(qū)20%以上的有效選票方可當選”,從而使選舉陷入了違憲困境。
         。丛拢慈,他信宣布將不會出任此次選舉產(chǎn)生的內閣總理,并隨后開始了長期休假。不過,對于反對黨而言,他信的做法與其說是讓步,不如說是以退為進。因為一旦補選成功,即使他信不出任總理,修憲工作仍會由泰愛泰黨主持,并向著有利于泰愛泰黨的方向發(fā)展,而且,由于新憲法頒行后將會舉行新的全國大選,那么,屆時身為泰愛泰黨黨魁的他信,通過選舉再次出任總理的可能性自是不言而喻。這顯然是反對黨所無法接受的,因此,對于他信的補選提議,反對黨予以了聯(lián)合抵制。4月23日補選后,仍有14個南部選區(qū)的議席出現(xiàn)空缺,泰國政治依舊在僵局中。
          
          重新大選:政治和解的曙光
          
         。丛拢玻等,泰國國王拉瑪九世普密蓬發(fā)表電視講話,諭令憲法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設法打破政治僵局。這位曾于1973年和1992年兩次化解泰國政治危機的最高領袖,在關鍵時刻再次發(fā)揮了政治穩(wěn)定器的中堅作用。5月8日,泰國憲法法院裁定,4月2日大選由于“技術原因”――例如投票箱的擺放朝向違規(guī)――而無效,并宣布將舉行新一輪大選。5月30日,泰國看守內閣宣布,批準選舉委員會今年10月15日重新舉行下議院選舉的建議。
          雖然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點,但對于各派政治勢力而言,情況已與當初有所不同了。在經(jīng)歷了四個月的明爭暗斗之后,無論是泰愛泰黨還是反對黨,都已看到了對方的政治實力和底線,這就為雙方的相互妥協(xié)鋪平了道路。5月初,三大反對黨相繼表示,將會參加新一輪的大選;而他信也收斂了往日獨斷專行的作風,開始尋求與反對黨和黨內各派的協(xié)調。
          由于泰國正處于政治轉型的關鍵時刻,有關修憲主導權的任何決策,都有可能直接影響到將來的政治格局和各派的切身利益,因此在這一問題上做出讓步將是艱難的。不過,盡管目前泰國的政局仍不明朗,而且火藥味也相當重,但由于泰國政治文化的寬容性――這在過去的多次政治危機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我們有理由相信,各派在新一輪的全國大選中達成妥協(xié),進而在未來二至三個月內,平穩(wěn)結束此次動蕩的可能性,仍是很值得期待的。
          
          
          閱讀背景
          “售股事件”――2006年1月,他信家族根據(jù)新出臺的放寬外資對泰國電信行業(yè)持股比例的法案,將旗下電信公司49.6%的股份以18.7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新加坡淡馬錫公司,并利用股票交易收入免納所得稅的政策優(yōu)惠,進行了巨額的避稅。
          “五月流血事件”――1992年5月,陸軍司令素金達以在職軍人身份出任政府總理,結果引起曼谷市民的大規(guī)模游行示威,并與軍方發(fā)生流血沖突,造成5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傷、600多人失蹤,最后,在泰國國王拉瑪九世的調停下,素金達辭去總理職務,這才平息了事態(tài)。泰國也自此徹底擺脫了軍人干政,開始了現(xiàn)代民主化進程。

        相關熱詞搜索:角逐 權力 權力的角逐 權力征途全文閱讀 權力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