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情深 鄰里情深句子
發(fā)布時間:2020-03-26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在1958年大躍進的年代,我家遷入北京城南眾多胡同里的一個民居小院。仿古建的長方形院落,院門朝東,除高高的門樓外,有北房八間,南房四間,房前展有一米寬的廊子;東房兩間是男女廁所。
院里沒有西房,靠西頭院墻處有個面積不小的葡萄架。初時,我們?nèi)龖衾相従訉⒈狈孔M。不久,又有三家新鄰居住進四間南房!拔母铩睍r期,院里廁所被拆掉,新蓋了四間南房,至此,全院八戶人家到齊。
記得搬到院里不久,便趕上了三年困難時期。經(jīng)濟蕭條,糧食及副食品供應十分緊缺。那時,在機關(guān)工作的爸爸工作很忙,經(jīng)常加班或是出差,有時回來晚了,媽媽就給爸爸煮上一碗荷包蛋掛面,再點上點兒醬油、醋和香油,看著聞著那叫香!但是當爸爸端起碗將要吃時,看到我們兄妹們一個個巴望的眼神,又怎么吃得下去。結(jié)果大多是給這個一口掛面,給那個一口雞蛋,真正能吃到他嘴里的沒有幾口。
轉(zhuǎn)眼間我的十周歲生日就要到了,我向媽媽提出過生日想吃一碗荷包蛋掛面的愿望,媽媽也答應了。生日這天中午放學回到家,我便讓媽媽給我做生日面?蓩寢寘s沉下臉說沒有掛面,也沒有雞蛋。還數(shù)落我說,小孩子家哪有過生日的?粗绺缑妹谜诔缘募页o埁D―摻了麩子的菜團子和棒子面粥,我滿懷的熱切期待一下被失望的情緒所籠罩,不由得跑到院里號啕大哭起來。
哭聲引來了南屋的孫奶奶,她問明緣由后,把我叫到她家,拿出半綹掛面、一個雞蛋外加一包大米花兒塞到我手上:“拿著,別哭了,奶奶給的。過生日該高高興興的,快回去讓媽媽給你做了吃!保ó斈暌痪^掛面兩毛一分錢、一個雞蛋五分錢、一包大米花四分錢)盡管孫奶奶家的經(jīng)濟條件比我家好一些,但在那樣一個艱難時期,誰家不拿吃的當寶貝呀。當不懂事的我破涕為笑時,媽媽的眼睛卻濕潤了。
孫奶奶一家是天津人,兒子孫俊生在北京延慶銀行工作,每星期回家一天,兒媳李純正在離家不遠的印刷一廠上班,孫奶奶照料孫女、孫子。那時,印刷一廠禮堂每周六晚常演京劇或放電影,李姨常帶我們院里的街坊一起去看。遇到門衛(wèi)盤問時,她便底氣十足地說“這是我們家親戚”。
與我家對門的張大哥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中專畢業(yè)后分在醫(yī)藥公司工作,是1960年搬來院里的。他中等身材,人很精神,樂觀且隨和。平日里吹拉彈唱、吟詩作畫,甚至連裁剪衣服、織毛活等手藝也拿得起來。或許是一個人感覺有些單,他很羨慕我家!斑@一大家子人,多熱鬧啊”。
張大哥每天的伙食都在單位解決,夏天不起火。媽媽便在他下班后,燒一壺開水送過去,便于沏茶和洗漱。到了冬天,媽媽還會燒上一塊炭,幫他把火生上暖屋子。這本是舉手之勞,而他卻很不過意。逢年過節(jié)總要買上水果或糖塊兒以表謝意。趕上星期天休息,媽媽邀他來家吃飯,他不是拌好肉餡和我們一塊兒包餃子,就是買上羊肉煨好了和我們一起吃羊肉汆面,大家邊吃邊聊,親如一家。1969年開春的一天,張大哥來串門時向媽媽要了一張黑白照片。
不久便到了陽春三月,在媽媽50歲生日那天,他像變魔術(shù)似的將一幅約一尺大的彩色畫像展現(xiàn)在媽媽面前:“送給大嬸兒一幅畫像,祝您生日快樂!”看著畫像,媽媽喜出望外,高興得合不攏嘴。張大哥不愧是個有心人,這是他比著照片,采用放大原理,用了好幾個晚上才畫好的,這份心意太難得了。
這年夏天,張大哥將新娘娶進家門。婚禮可謂“革命化”:當天,新郎、新娘各自照常上班,晚上下班后才在院里舉行了一個簡單的結(jié)婚儀式,接受雙方單位同事和同院鄰居的祝賀。我們幾個小兄弟幫忙拉線掛上兩盞大度數(shù)的燈泡,擺好桌椅,然后沏茶倒水,新郎新娘則剝糖、點煙招待來賓。因不備酒席,一個多小時后,人們漸漸散去。而新房里則擺滿了“文革”時期所特有的鏡框、像章、石膏像等禮品。
婚后,張大哥家里也飄起了炊煙。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的房間里常能傳出陣陣歌聲和歡笑聲。逢休息日,張大哥還饒有興致的和我們一起組成小樂隊,在葡萄架下自娛自樂一番。演奏的曲子有《遠飛的大雁》、《北京的金山上》、《長征組歌》等……
轉(zhuǎn)瞬間到了1976年。春節(jié)期間,我家從前門大柵欄第一百貨商場花452元買了一臺上海產(chǎn)凱歌牌黑白電視機,別看才只有9寸,在當時可是稀罕物。坐在家里不出門就能看上電影和戲曲節(jié)目,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自有了電視機那天起,好客的媽媽就張羅同院鄰居和胡同里的老街坊來一起分享。初時街坊們不好意思來,到后來高峰時,我家24平方米的兩間外屋都坐不下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粉碎“四人幫”后,電視臺破天荒首次實況轉(zhuǎn)播中國評劇院的經(jīng)典劇目《祥林嫂》。為了能讓更多的街坊看上電視,早早吃過晚飯后,媽媽提前就把電視機搬到屋門口,然后在院里擺好幾排板凳、椅子和條凳。嗬!那天晚上可稱得上是盛況空前。足有三四十人圍在電視機旁一起收看了實況轉(zhuǎn)播。那情形真好比久旱逢甘霖,讓戲迷們足足地過了把戲癮。
進入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隨著各家各戶不斷添人進口,院子里開始大興土木:刨溝接自來水管蓋小廚房、擴建住房等,把原來種花養(yǎng)草擺魚缸的地兒和葡萄架下的空地都占嚴了。雖然給出行帶來一些影響,但街坊之間多能相互理解,互諒互讓。
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住在同一條胡同里的任學敏大夫是兒科醫(yī)生,我們兩家的院門正好斜對著。那時,家里孩子若有個頭疼腦熱,或是鬧了啥病,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任大夫。而她無論是下班剛到家,還是星期天休息,都有求必應。從我女兒出生到房屋拆遷的十年中,記不清任大夫有多少次上門給孩子看病、打針、送藥或是回訪,讓我們一家大小不知少受了多少罪,少著了多少急。任大夫醫(yī)術(shù)精湛,待人和善,盡管平日工作很忙,家務(wù)負擔也很重,但她的心里裝著街坊四鄰,年復一年中為胡同里的孩子們付出了一個老街坊,一個白衣天使無私的愛。
如今,搬入樓房已有近二十年的光景,但我卻時常想起昔日的老街坊……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鄰里 情深 鄰里情深 鄰里情深打針故事 打針博客打針鄰里情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