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懷宏:體驗南極
發(fā)布時間:2020-05-20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講座內容:
我們這次南極考察隊,是中國的第十七次組成考察隊,對南極進行探險。與前面幾次不同的是,我們這次探險隊是唯一一次有人文學者參加的,以前的隊員都是科學家以及后勤工作者,因此我覺得我們這次的南極行跟以往相比有著更加不同的意義。我們這支考察隊在南極一共呆了五十八天,從2000年的12月7號到2001年的2月20號,很有意義的是,我們在南極迎來了新的世紀。在去南極之前,總是有很多的媒體問我,作為人文學者為什么要去南極。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普通的人我也是要去的。因為人文學者到南極,首先也是作為一個人去體驗。如果學者只是呆在書齋就沒有了什么意義。人文學者首先也是一個人,一個普通的人。就我個人而言,我是一個喜歡動蕩的人,我渴望高山,海洋,大地。所以,作為我個人我也是要去體驗南極,感受南極。因此我們這次在南極的五十多天,生活大多在野外。在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對南極進行體驗后,才是作為一個人文學者用學者的眼光去觀察,去體驗南極的一切。
我們這次到南極,首先是飛往了巴黎,然后從巴黎飛躍大西洋,進入拉美,到了阿根廷的首都,最后再飛往了智力首都圣利亞哥,在這呆了一天以后,搭航班去了智利最南端的一個城市,我們就是從這兒飛往南極的。在飛往南極的途中我們一直都很順利,幾乎沒經(jīng)過什么阻礙就到達了南極的考察站。在智利的時候,當?shù)卣窍奶,然而到了南極以后,一下飛機一看到的完全就是冬天的景象,初一看還有點象中國的東北,厚厚的雪層,遠處還有凜冽的山峰。但仔細一看就和東北完全不一樣了,在東北盡管氣溫很低,可是還有植物,但是在南極根本就沒有樹木,更不用說花草,在仔細觀察,地上一點土壤都沒有,完全是沙石和火山石。周圍覆蓋著厚厚的冰層,頓時我就產(chǎn)生了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感覺。那種感覺是從來沒有過的神圣之感。
在南極的日子里,我們考察隊多半都是集體活動,因此我們總是有著許多對南極的共同的體驗,而今天我主要是講講我在南極一段最個人化的體驗,我想這才叫真正的體驗南極。
在12月31日的時候,我想為了度過一次有意義的元旦,我決定離開人群,獨自出外去體驗南極,于是我向站里作出了申請去一個人度過20世紀的最后一天。我想這將是我一個有意義的前年之交,我將去感受一下野外獨處的體驗,我將獨自去風雪中跋涉,去總結過去,去想象未來。為了更好的進行這次體驗,我做出了三個要求:一是不探訪,二是不報道,三是不聯(lián)絡。我想一切都為了我這一次具有紀念意義的南極體驗而做打算。
在我獨處的48個小時中,我感覺到了在南極最危險的事莫過于寒冷了,饑餓相比寒冷而言,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了。而且在南極根本就沒有任何動物的威脅,企鵝,海豹都是一群最可愛的動物,是人類在南極的朋友。當我在野外獨處的第一個夜晚時,寒冷把人逼得非常的痛苦,初了要想辦法如何在此生存下去以外,我根本就沒有任何能力來思考其它的問題。我當時完全面對的就是人最基本的問題,在那時侯我才感到了人在自然前的渺小。到了第二天以后,知道我弄來了小灶,才開始慢慢暖和起來,我才開始有了思考的能力。然而,盡管我經(jīng)過了那么的磨礪,但是我卻看到了,和經(jīng)歷了很多人都不曾經(jīng)歷過的東西。
我在安靜中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平時都發(fā)現(xiàn)不了的事情。我想我最難忘的一次體驗就是獨自去看冰蓋日出了,那是20世紀最后一次日出,是那么美,那么的神圣,更何況那時在南極的日出。當時我完全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直到現(xiàn)在我還忘不了那壯觀的一幕。
我想這次獨自的南極體驗給我的啟發(fā)將是一生的,我的收獲也主要是在野外,我是整個考察隊中第一個見到企鵝,第一個見到海豹的人,我想也沒有誰跟我一樣看到了冰蓋上美麗的日出。我想我是真正在那時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
在南極我對自然和人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和體驗.在文明社會中到處都是文明的痕跡,認的痕跡,是人在支配著自然界,什么都是以人為中心.但是在南極不一樣,這而荒涼了那么多年,自然不依靠人而存在,在這里人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于是我深切的感受到人必須善待自然,成為自然的朋友.另外,在南極人的時空觀念一下也就變了,看到周圍的一切事物,時間仿佛一下就被拉長了,一切的一切都給人了一種異樣的感覺.
當我們回到文明社會時,我們同時也產(chǎn)生了一種以前從來就沒有的感覺那就是對現(xiàn)實的珍惜和愛護.
我想把南極比作人類最后一個諾亞方舟絕對不夸張.因為,在南極不僅有很多豐富的資源,而且它更可貴的是他它將提供人們更多精神上的東西.它教會我們要保護自然,它更教會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一切,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人類和自然萬萬全全是融合的整體,我們更不能肆意破壞,那樣受到懲罰的將是我們自己.
主講人簡介:
何懷宏, 哲學博士,1954年12月生于江西樟樹市,曾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現(xiàn)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倫理學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倫理學、人生哲學、社會史等領域的研究。主要學術著作有:《生命的沉思》(1988)、《契約倫理與社會正義》(1993)、《良心論》(1994)、《世襲社會及其解體》(1996)、《底線倫理》(1998)、《選舉社會及其終結》(1998)、《道德、上帝與人》(1999)。另有隨筆散文等作品集:《若有所思》(1988)、《珍重生命》(1996)、《心靈瞬間》(1996)、《何懷宏散文》(1997)等。譯著有:《倫理學概論》、《道德箴言錄》、《沉思錄》、《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正義論》(合譯)、《倫理學體系》(合譯)、《超越的愛》(合譯)以及《帕斯卡爾文選》(合譯)等。
何懷宏所譯多為歐美倫理學、政治學經(jīng)典、譯文信實流暢,不僅對國內倫理學界,也對其他人文與社會學科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在著作方面,《良心論》出版后在學術界及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被認為“對傳統(tǒng)哲學所做的工作是有突破性的”,有多家報刊發(fā)表書評或派記者訪談,并于1998年11月獲首屆正則思想學術獎!镀跫s倫理與社會正義》亦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珍重生命》獲1998年全國青少年讀物一等獎。《世襲社會及其解體》和《選舉社會及其終結》對中國近三千年傳統(tǒng)社會的歷史提出了一種新的系統(tǒng)解釋,在學界產(chǎn)生了震動,被季羨林先生稱之為是“非常精彩的書”。
一生為一事
何懷宏在中西古今之間“優(yōu)游涵泳”,蘊聚天地日月之光華,練就了自己的心性,也成就了自己的事業(yè)。他覺得,在今天這個時代,古希臘的智慧格言“認識你自己”,就意味著,認識我要做的事情,認識我應當做的事情,不這樣,就無法認清自己,甚至無法去認識自己。在他看來,我們每個人都要努力去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唯一任務,屬于自己的那唯一的事情;
你或許應當極其慎重地開始做一件事,然后再極其堅韌地把它做完;
一個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你必須選定一個你最擅長的方面來用足你的力氣;
當一件事做過之后,不是問“你是否取得了很大成功”,而是問“你是否盡了最大努力”。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