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對臺政策的反思與建議

        發(fā)布時間:2020-05-20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一、問題之所在

          

          臺灣的選戰(zhàn)正式推出的臺獨時間表,表明臺獨勢力已經改變策略,由本已讓大陸極難忍受的漸進式臺獨進一步走向急獨。和平統(tǒng)一的作為一項雙贏的政治選擇,受到來自臺灣方面的嚴重挑戰(zhàn),大陸方面已經被迫做出強烈回應。武力解決臺灣問題原本是作為將來的、最后和不得已的選擇,現在突然演化成了擺在眼前的決擇。臺海戰(zhàn)爭已迫在眉睫了.

          

          中國的國家統(tǒng)一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局面,中國的總體發(fā)展進程也遭遇到空前的挑戰(zhàn)。

          

          臺灣的形勢發(fā)展到這一步,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臺灣方面的原因外,大陸對臺政策的失誤及決策機制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多年來,對臺政策主管部門指望著靠拉攏幾個國民黨政客就能好夢成真,主要的工夫都下在幾個過了氣的國民黨遺老身上,無視廣大臺灣人民的存在。除了請客吃飯唱堂會以外,就是幾句大原則的空話。除了鼓勵臺商投資以外,在政治層面上,幾乎沒有具體的拉進兩岸人民的措施。少數官僚機構一手包辦,閉目塞聽,即無視島內民意,也不許自己人說話。兩岸官方互動主要通過秘密渠道進行,完全不具有透明度,致使大陸民眾對臺灣的實際情況嚴重缺乏了解。有關機構對臺灣政治生態(tài)的解讀一相情愿,報喜不報憂。直到最近,官方對臺灣民情的評估還是臺獨只是少數人的訴求,大部分民眾是追求安定,并不反對國家統(tǒng)一的遠景。這種完全離譜的判斷,在臺灣久已成為公開的笑柄,嚴重傷害了中央政府在臺灣民眾當中的公信力。在大陸則嚴重誤導了人民和決策階層(對香港事務的類似誤判,前不久也曾讓中央政府陷于被動)。

          

          多年來,國家統(tǒng)一這樣一個浩大的政治工程,連人大代表都不能充分參與意見,平民百姓更無從問津。近幾年情況雖有所改善,但工作集中于經濟層面,與臺灣社會的其他階層缺乏有效的溝通。大陸方面對臺政策的討論,僅限于少數智囊機構的精英人物,幾乎沒有社會其他階層的參與。對臺灣社會所關注的有關兩岸的熱點問題,大陸方面極少作出及時、正面、有效的回應。大陸對陳水扁推行了幾年的漸進式臺獨,則除了幾句八股式的批判以外,幾乎毫無辦法。對于一國兩制的深刻內涵,從未能以臺灣普通民眾聽得懂的語言予以解讀,給臺獨勢力歪曲大陸的善意,留下了充分的空間。時至今日,作為解決兩岸問題最富創(chuàng)意,最務實可行、最具善意的一國兩制,在臺灣民間卻受到了普遍的冷遇,這不能不說這是國家民族的巨大遺憾,是我們政策上、體制上的重大失誤。

          

          這個局面不可以再繼續(xù)下去了。

          

          二、放棄對臺灣民意的指望

          

          事到如今,再談“寄希望與臺灣人民”這句該在十幾年前說的話,原則雖然不錯,但短期已難奏效。李登輝陳水扁代表的臺獨勢力正在步步緊逼,即便新政策出臺,也不會有生效的機會和時間。局勢的演化已使大陸方面產生了空前的緊迫感,從近日官方媒體透露出來的信息看來,隨著形勢的進一步惡化,采取極端措施解決臺灣問題的可能性已經凸顯出來,并有可能成為大陸方面對臺政策的主流思考。通過和平理性實現兩岸統(tǒng)一,實現雙贏這樣一個良好的訴求,突然之間似乎成了昨日黃花。

          

          在這樣嚴峻的局勢下,必須對當前臺灣的政治形勢及其走向做出冷靜客觀的評估。大陸人民和決策者必須了解,反獨促統(tǒng)在目前的臺灣決非主流民意。必須拋棄在近期靠臺灣民意抑制臺獨的幻想。

          

          臺灣與大陸隔絕百年,本地人久居海島,尤其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大陸與他們的生活并不相干。除當年逃過去的國民黨以外,兩岸人民已有兩三代不來往。由于國民黨的宣傳和大陸本身的失誤,臺灣人對共產黨心存恐懼是自然的。國民黨在臺灣雖執(zhí)政多年,卻實施精英統(tǒng)治,且向往有朝一日重返大陸,未將本地人民放在眼里。再加上貪污腐敗,鉗制民意,積怨甚深,臺灣本地人對大陸人并無好感。國民黨后期在蔣經國領導下,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國際上受孤立后,不得不求助本地人民的支持,允許本地人越來越多地參與政府管理,讓以李登輝為代表的本土政治力量逐漸發(fā)展壯大起來。為了抗衡大陸日益強大的政治壓力,取得美國的同情和保護,國民黨能用的武器只有民主政治和發(fā)展經濟。長久壓抑的本土民眾的積怨,一旦有了宣泄的機會,必然會迅速生長,并逐步主導臺灣的政治生態(tài),這就是民進黨能贏得大選的根本原因。在高漲的本土意識的洪流之中,任何希望當選的政治人物都不可能與之抗拒。別說陳水扁不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就是他想接受也不敢,否則他立刻就會被其他的本土狂熱分子所取代。臺灣的走向已不是哪個政客個人所能左右的了,這就是臺灣目前的政治現實。民進黨缺乏經驗和持續(xù)不斷的政治地震帶來政壇亂象,發(fā)展受阻,經濟一路下滑等,短期內都不足以改變這個本土意識高漲的局面。

          

          必須看到,無論臺灣目前的政治機制有多少缺陷,但是它的普選制度已經確立。在競選體制下,政黨、政客無論是為了勝選,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路線,必須要營造和利用民意。在臺灣營造民意最靈的辦法就是煽動族群對立和歷史悲情。民意通常是不理性的,在精明的政客的煽動下,常常會忘掉自己的長遠利益。中國的統(tǒng)一對于臺灣雖是長遠利益之所在,眼前卻看不到直接的利益。陳水扁出身寒微,深知平民心理,目光短淺卻精明過人,且諳熟選舉。反觀國民黨,自詡高貴,輕視平民,充滿了百年老店的沉沉暮氣,在黨內壓制新生代的崛起,對社會缺少具有感召力的政治理想,再加上本身沉重的歷史包袱,可以斷定,盡管民進黨的執(zhí)政成績乏善可陳,但如果它能成功地將競選焦點定位在統(tǒng)獨問題上,泛藍軍在近期卷土重來的希望十分渺茫。

          

          大陸對臺獨勢力謀求擴展國際空間的企圖所作的堅決地封殺讓臺灣人十分痛恨。必須提到,臺獨勢力的策略是十分精明的,一方面在國際上挑戰(zhàn)大陸的地位,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另一方面借大陸對他們不得已的封殺,在島內制造悲情、煽動民粹主義情緒,獲取民眾對臺獨理想的支持和認同。值得指出的是,大陸方面對臺獨的這種精明的策略未給與應有的關注,一些高級官員在國際場合面對臺灣媒體的鏡頭時,表現出的傲慢、跋扈和缺少理性,給了臺獨勢力最好的宣傳材料,將本還在猶豫觀望的民眾進一步推向臺獨的懷抱。

          

          寄希望于泛藍軍的獲勝改變統(tǒng)獨力量對比,也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泛藍勢力雖然在對中國民族國家的認同上與臺獨不同,但它同樣堅決的拒絕了一國兩制。泛藍軍內部也有極強的本土勢力,隨時有可能倒向臺獨一邊。

          

          到目前為止大陸方面一直對臺灣民意抱有幻想,以為隨著大陸的進步和兩岸經濟關系的加深,臺灣人就會欣然來歸,所以投鼠忌器,不敢打擊臺獨勢力,怕得罪了臺灣民眾。固然,從長遠來看統(tǒng)一需要民心,但民心并非是寵出來的(十幾年前,大陸曾經有過爭取民心的機會,可惜當時的政策不當,現在為時已晚)。國民黨在臺灣經營50余年,雖有劣跡,但畢竟對臺灣今天的經濟繁榮立有大功,現在尚被臺獨窮追猛打至此,民意何在?大陸政府管制從未及臺灣,與臺灣的恩澤自比國民黨如何?指望隔著海峽釋放善意獲得民意,豈非不自量力?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無論大陸做什么,都看不出大陸有扭轉這個局面的機會與可能?颗视H戚講血緣、搞三通、拉緊文化紐帶都不會有明顯的效果。即便兩岸經濟相當迅速的融合,也不會在短期內形成充分的政治能量,改變臺灣的總體政治格局。最近藍軍的突然轉向,可以視作臺灣政治的風向標?梢哉f臺獨之舟已經起錨升帆,盡管國際風向非常不利,他們決定冒險出航,不吃大虧,他們決不會掉頭。對此大陸不應再抱任何幻想。

          

          既然短期內沒有扭轉島內民意的可能,大陸反而可以放膽行動,不用再瞻前顧后,左右為難。這樣雖不足以完成統(tǒng)一,但粉碎臺獨的分裂企圖卻是完全可能的。

          

          三、陳水扁到底想干什么?

          

          在大陸方面近日相繼通過各種管道向臺獨勢力發(fā)出嚴重警告之后,陳水扁一反常態(tài)地發(fā)出了強硬的回應,這與他以往的泥鰍式的行事風格不符,非常耐人尋味。一種看法是大陸“狼來了”喊得太多,臺灣人疲了,不相信了。對于普通百姓,可以這樣解釋。固然臺灣是想利用大陸開奧運會的機會闖關,但大陸明確警告,奧運會不是反分裂的障礙。對陳水扁這樣的政客,特別是他還有李登輝這樣于大陸為敵多年的精明狡詐的顧問,這樣明了的形勢會不明白,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當然既然明白卻假裝不懂,為什么?合乎邏輯的答案只能有一個:

          

          他們需要人民流血,使臺灣問題國際化,借助國際干預實現臺獨的政治訴求。

          

          若干年來大陸高速增長,國際影響日益擴大,而臺灣被迅速地邊緣化。本年度的APEC大會、中國加入東盟、正在進行中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取得進展以及中日韓在東亞的經濟一體化磋商機制的開啟,都使臺灣感到了極大的壓力。而美國深陷伊拉克泥潭無暇它顧,朝核問題的解決大陸又成了成敗的關鍵所在,迫使美國不得不暫時放棄挑戰(zhàn)中國,轉而希望保持中美關系的穩(wěn)定。這意味著減弱對臺灣的支持,國際大環(huán)境越來越不利于臺獨。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臺灣獨立的訴求很難列入國際政治的日程表。時間對臺獨不利,越往后拖,機會就越少,F在不行動,以后可能永遠沒有機會了。

          

          不妨做一個極端的假設:假設臺灣明天就宣布獨立,改國號為“臺灣共和國”或者隨便什么,而大陸暫時沒有做出大規(guī)模軍事反應。按照目前的國際環(huán)境,估計除了臺灣現在的幾個“邦交國”以外,不會有什么象樣的國家會冒著與中國為敵的風險承認它。美國日本可能會以某種形式支持,卻不太可能正式承認,俄、歐盟及其它周邊國家也一樣。因為為了承認臺灣而與中國斷交,公開為敵,代價太大。凡是可能承認臺灣是獨立國家的,現在都已經承認了,凡是不能承認的,也不會因為它改了名字就會承認,加入聯合國更是沒有希望。事實上大部分國家是拋棄了與中華民國的正式外交關系,轉而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樣的國際政治現實,不可能只靠臺獨自己的宣示而根本改變。事實上臺灣朝野一直公開宣稱,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個說法到目前為止并未得到更多的國際認同。僅僅通過全民公投,改一個國號實現他們所謂的“國際突圍”,只不過是陳水扁李登輝用來蒙騙沒有見識的島內民眾的夢話。也就是說,只要中國能保持現在的政治穩(wěn)定、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局面,臺灣公投的結果,對改善他們的總體處境并沒有太大的作用,這一點李登輝陳水扁很清楚。

          

          臺灣人日子一向過得相當不錯,并沒因為沒有獨立而民不聊生。大部分國家,特別是東亞地區(qū)國家希望臺海保持現狀。大陸打壓的悲情年年訴,就象祥林嫂的故事,國際聽眾已越來越少。繼續(xù)沿著此路走下去,臺獨希望渺茫。臺獨要想出頭,唯一的可能就是臺海出現大規(guī)模的流血沖突,并且這個沖突要由大陸先出手。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國際的視線會立刻聚焦臺海。中國在國際上人權記錄本就不佳,有大陸導彈下的臺灣滿目頹檐斷瓦,斷臂殘肢的電視畫面,再配以字字血聲聲淚的控訴,中國的維護國家統(tǒng)一之戰(zhàn)很容易被世界那些遠在天邊,除了自己家門口從未見過別處的普通百姓看成是中國以大欺小、以專制打民主、以暴力對和平。臺獨就會從現在乏人問津的處境,變成國際政治舞臺上的明星、自由戰(zhàn)士,輕而易舉地登上道義的制高點。那些現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國家會有相當一部分轉而支持一中一臺,中國的國際環(huán)境將會驟然惡化,處境可能比八九年后還要困難,即便是最友好的國家恐怕也未見得敢公開支持中國動用武力的立場,這就使得已被大陸逼近死角的臺獨有絕處逢生的希望。

          

          這才是李登輝陳水扁真正的戰(zhàn)略意圖。

          

          他們現在已做好陷阱,千方百計地的制造事端,加速臺獨的進程。若是大陸為了奧運不得不容忍臺獨,他們就做成了;
        若大陸不顧一切地動用軍事手段,他們就用臺灣人民的鮮血換取國際同情和支持。

          

          越是在危急關頭,越是要保持頭腦清醒,再問自己一次:什么是中國的整體戰(zhàn)略利益?如何才能最好地維護中國的整體利益?中國的整體戰(zhàn)略利益應當是:抓住歷史機遇,全速進行經濟建設,在比較短的時期內,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比較起這個總體目標,臺灣問題固然至關重要,但仍然應當是一個局部問題,必須在不犧牲整體戰(zhàn)略利益的前提下予以解決。斷不可讓臺灣一個省二千三百萬人口的事務置于大陸十三億人民的總體利益之上。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忘記,對中國的復興真正心存焦慮和敵意,并且有能力威脅和破壞中國發(fā)展的國家,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這個國家曾經將中國作為它的第一假想敵,到家門尋釁,刀鋒所向,讓中國猶如利劍在喉。只是因為911的發(fā)生,(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世界格局發(fā)生了突然的變化,中國才稍得喘息。眼下這個國家正麻煩纏身,暫時沒有精力顧及中國,但烏云仍在天邊。中國必須抓緊眼下的時機加緊建設,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形成足夠的威懾力量,以便在未來與強敵抗爭中,爭取較好的態(tài)勢。

          

          可以想象,這個國家眼下正為兩岸的爭斗暗自高興,利用臺灣拖住中國,對它正是求之不得的上上之策。而中國不但會失去寶貴的構筑防線的機會,還不可避免的消耗掉中國還并不雄厚的實力,在未來陷入更大的被動。

          

          四、軍事解決臺灣問題必須思考的若干問題

          

          臺灣問題的核心是一個政治問題,終究要用政治的手段解決,軍事手段只能作為政治手段的補充,這是解決臺灣問題時必須牢牢記住的。因為從軍事上制服臺灣僅僅是問題的開始,而不是結束。在對臺政策受挫之后,大陸民意迅速轉向要在軍事上制服臺灣,卻鮮見有人考慮軍事勝利之后的問題,是令人憂慮的。

          

          當然,為統(tǒng)一臺灣,軍事手段做為最后的選擇是絕對必要的。無論政府還是人民,都必須有為此不惜一戰(zhàn)的決心和意志。但同時也要注意到,臺灣問題的解決不應,也不可能僅僅靠解放軍完成。

          

          考慮軍事手段,結果無非三種:速勝、長期膠著、失利。

          

          先看最有利我方的速勝。軍事速勝指有效地殲滅了臺灣的軍事力量,使之不具有與我軍事上繼續(xù)抗衡的能力。軍事上的勝利能否直接導致臺獨勢力的全面崩潰,是有嚴重疑問的。從現在所能看到的情況看,臺獨勢力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指望他們在軍事失利之后在政治上投降,希望是不大的。不僅如此,泛藍軍方面也會因為我方的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而徹底的倒向臺獨。而且可以預期,臺灣民間會出現強烈的抗統(tǒng)勢力包括地方的軍事武裝。因此,軍事勝利之后,必須考慮長期的全面的軍事管制,以強制手段將臺獨勢力掃除出政治舞臺。要做到這一點,存在嚴重的操作性問題,大陸必須組織、派遣數十萬軍政人員全面接管臺灣政權,這將引發(fā)大量長期的后續(xù)問題。必須明了,以這種形式實現統(tǒng)一,不可能指望會想當年解放軍進城那樣受到民眾普遍的歡迎,相反,可能要做好長期武裝對抗的準備。這對實現真正的統(tǒng)一顯然將是一條崎嶇艱辛,充滿血與火的道路,不排除會出現俄羅斯解決車臣問題上的局面。

          

          軍事上的速勝不等于政治上的勝利,而臺灣的統(tǒng)一最終取決于政治上的勝利,這一點是決策時必須銘記在心的。美軍本次對伊戰(zhàn)爭的整個進程就是很好的參照案例。

          

          第二種可能性是打成長期膠著?紤]到我軍必須大規(guī)模跨海作戰(zhàn)種種技術限制因素,特別是在戰(zhàn)事對臺灣不利時美軍可能的介入,打成長期膠著狀態(tài)時有可能的。美軍的介入不一定是直接參戰(zhàn),很可能是通過提供緊急軍事裝備和技術后勤支持,使我軍不能在預定時間內達到作戰(zhàn)目的,從而陷入膠著。就象在歷次中東戰(zhàn)爭中,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相似。這種情況下臺灣固然要付出巨大代價,而我方由于進入長期戰(zhàn)爭狀態(tài)不可避免的會嚴重影響國家總體發(fā)展進程。這顯然是有利于一切不希望看到中國崛起的勢力,而不利于中國的?傮w上這是一種兩岸雙輸,而反華的勢力獨贏的局面。

          

          當然最壞的情況是軍事上的失利。雖然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將這種可能性完全排除。必須考慮美軍介入的可能性,比如接管臺灣海空防務等。當然美國目前麻煩不少,但以為美軍因此就會只臺灣于不顧,不但根據不足,而且非常危險。比起陳水扁說大陸不敢打臺灣高明不到那里去。我軍的最大長處應該是勇敢頑強,但遠距離?兆鲬(zhàn)這個優(yōu)勢發(fā)揮威力的機會非常有限。相反,我軍從未有?兆鲬(zhàn)的經驗,當從商場上撤下來沒幾天,裝備不足,訓練有限;
        即便初戰(zhàn)有珍珠港那樣的戰(zhàn)績,在美國幾無窮盡的后勤能力的支援下,對戰(zhàn)爭總體結果的影響也不大,而且戰(zhàn)爭的規(guī)模將無法控制,最終的演變沒人知道。與甲午海戰(zhàn)時清朝與日本的軍力對比,現在未見得有更大的優(yōu)勢。若是戰(zhàn)而不勝,不但將使臺灣的獨立成為現實,從而徹底的斷送統(tǒng)一的希望,而且可能徹底斷送中國在本世紀崛起的希望。在這種情況下,中美雙輸,臺灣是大贏家。以毛澤東的雄才偉略,尚且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zhàn)必集中優(yōu)勢兵力,從未只靠我軍英勇制定戰(zhàn)略計劃。

          

          還有另一種有相當代表性的意見,即打爛臺灣。做到這一點并不困難,但如果達不到我們所希望的政治目的,僅僅把臺灣打爛,不但達不到統(tǒng)一臺灣的目的,還會使中國背上殘暴的惡名,不應視為一種有遠見的政治選擇。

          

          軍事手段是中國的最后一張牌,不到萬不得已,沒有必勝的把握,切不可輕使,否則一擊不中,大陸將陷于無牌可打的被動境地。任何迫于民間壓力輕舉妄動,都可能害了國家民族。目前網上和官方媒體上所表現出的不冷靜、不客觀、感情用事,是非常讓人憂慮的。

          

          在粉碎和消滅臺獨勢力的斗爭中,戰(zhàn)場的選擇是成敗的關鍵。而政治戰(zhàn)場比軍事戰(zhàn)場更有利于大陸而不利于臺灣。

        相關熱詞搜索:反思 建議 對臺政策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