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東風:愛國的分寸——讀魯迅《內(nèi)外》有感

        發(fā)布時間:2020-06-15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內(nèi)外》一文收入魯迅先生的《偽自由書》,寫于1933年4月。文章的主旨是愛國的困境:不愛國當然不行,太愛國也不行。魯迅寫道:

          莊子曰:“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贝沃撸瑑珊θ∑漭p也。所以,外面的身體要它死,而內(nèi)心要它活。或者正因為那心活,所以把身體治死。此謂之治心。

          治心的道理很玄妙:心固然要活,但不可過于活。

          心死了,就明明白白地不抵抗,結(jié)果反而弄得大家不鎮(zhèn)靜;
        心過于活了,就胡思亂想,當真要鬧抵抗,這種人,“絕對不能言抗日。”

          為了鎮(zhèn)靜大家,心死的應該出洋,留學是到外國去治心的方法。

          而心過于活的,是有罪,應該嚴厲處置,這才是在國內(nèi)治心的方法。

          結(jié)合魯迅寫文章的時代背景就可以知道,魯迅講的是當時抗日愛國青年的“兩難處境”:不抗日、不愛國(心死了,不抵抗)自然是不行的,但是比這更加不行的是心“過于活”,所謂“過于活”就是抗日的、愛國的情緒、浪潮發(fā)展為對腐敗政府的批判,這就變成了不能允許的“胡思亂想”,也就“絕對不能言抗日”,不但連愛國的權(quán)利也沒有了,還要“嚴厲處理”。這也就是說,對外抗日愛國可以,但是對內(nèi)批判政府斷斷不可!

          這就是《內(nèi)外》這個標題的意義所在。

          但是魯迅先生這番話是有特指的,并不是說在所有情況下愛國抗都和批評政府都是對立的,都要“內(nèi)外有別”。只是在特定的時期和特定的國家,愛國也是很難的,分寸不好把握。受到了外國的侵略或者其他什么欺負,青年學生們是否應該抗議、采取什么方式抗議(比如是游行還是到大使館喊喊),什么時候和在什么地點抗議,抗議到什么程度,等等,都是需要規(guī)劃和批準的,否則就是魯迅先生說的“過于活”的“胡思亂想”,是要“嚴肅處置”的。

          唉,愛國也委實太難了。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魯迅 愛國 分寸 有感 陶東風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