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川:書家文化化與學者藝術化
發(fā)布時間:2020-06-17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從歷史上看,中國古代書畫家?guī)缀鯖]有單一的所謂職業(yè)書畫家,即使有所謂的職業(yè)書畫家,在當時的地位大抵也是不高的。只是到了近代,中國因襲現(xiàn)代西方才有了所謂的職業(yè)書畫家。其實,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也不是職業(yè)畫家,他還是發(fā)明家、工程師、軍事制造學家等等。到了近代以后,人類的分工變得越來越細了,大工業(yè)生產以后,出現(xiàn)了所謂的職業(yè)書畫家。但這樣一來問題就大了。
可以說,中國出現(xiàn)了職業(yè)書畫家以后,中國書法繪畫的文化底蘊反倒消失不少。當代中國書法和繪畫如果喪失了文化,喪失了金字塔的底座而只要那個尖的話,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我自己就很喜歡書法和繪畫,它們成為我大文化的一個底座,成為文化打通的一個維度。
職業(yè)書畫家不能無視文化漠視文化,否則行之不遠。反過來,今天的知識分子或學者,其藝術審美感覺在迅速衰落,很多人的視覺感受力蒼白萎縮,同樣成為嚴重的文化頹敗問題。古人目擊而道存,看到大自然一物一景心中就勃勃然有生氣。今天一些學者過于重視本本主義,覺得天下山水美景不過如此,欣賞一幅畫看不出筆墨、線條、構圖,看不出師承是哪家哪派,或有什么過人之處和創(chuàng)新之地。這是學術的異化。
當代學者的生命和藝術感大都在萎縮,這是令人沮喪的事情。在我看來,學者必須要有藝術感覺,才能不萎縮他的創(chuàng)新性,生命靈魂才有靈性。反之,藝術家需要吸取學術文化,吸取思想文化的底蘊,才能使自己手中的山水、花鳥、人物具有勃勃生氣,才能使手下的筆墨線條、起承轉合中有大氣盤旋的文化的魅力。對于雙方的文化缺失或審美受損如何補救呢?我認為,學者需要更多的審美感覺和藝術感覺,而藝術家需要更多的本土文化底蘊和國際文化大視野。如果對藝術、書法史、美術史毫無了解,只是做單一學問的學者就有可能萎縮了藝術感悟性,從而缺乏藝術文化喪失的疼覺神經。藝術帶給我們的是一種“詩意地棲居”的感受體驗,讓我們感受到生活中蓬勃的詩意氛圍,感受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艱難我自我新的創(chuàng)造的激情,以及對大自然的用心感受的那種親合力。
中國人對書法的看法事實上形成了兩個極端,一部分人極為喜好,全國愛好書法的不下百萬書法大軍。另一方面,大中小學和大多數(shù)成人對書法十分隔膜。在我看來,傳統(tǒng)書法的斷代,主要是全盤西化造成的。韓國日本在西化過程中保存了從中國漢唐以來繼承的好東西——日本繼承了漢唐傳統(tǒng),韓國繼承了宋明傳統(tǒng),而中國的西化派恨不得將孔子以降罵翻罵倒,完全拋棄,然后抄襲西方。但任何他者都必須經過本土的和諧碰撞才能形成新的東西,而不是把本土的東西掐滅了,然后從外面去硬性移植。這是邯鄲學步,必然出現(xiàn)文化斷根狀態(tài)。其實,日本不把書法看成是盈利的工具,他們更看重書法人生的修為,享受一種心靈坐禪般的寧靜。而中國書家稍微寫的有點規(guī)模,馬上考慮怎樣買個大價錢,信仰的東西就是錢,F(xiàn)在有禪意和佛性的書法家,已然開始反思書法這種急功近利的弊端。
中國文人境界高的作品,西方人不一定欣賞,那東方藝術境界怎么輸出傳播出去?同樣,藝術也不應以美國藝術成為世界中心,世界藝術不應該成為波普藝術、流行藝術、行為藝術的天下,東方藝術中國藝術也應該成為人類欣賞的藝術。書法文化繪畫代表了東方精神,這種精神正在引起西方的興趣。其實,東方文化在面對西方人的時候,應該成為西方人重要的文化財富,從而為中西文化精神互動留下詩意空間。
書法是一種慢進的文化修為過程。西方人學漢語增多就會有一部分人學習書法,他們拿了毛筆在中國的宣紙上書寫,會發(fā)現(xiàn)這種東方經驗非常神奇——筆一上紙,所寫的字就變成了一個立體的、不斷膨脹的神奇線條,這“一次性的徒手線”特別具有東方魅力。以漢字這一東方魔方為中心的藝術書法,當然應該成為人類的境界藝術。
中國書法向世界顯示其魅力,應注重其生態(tài)文化理論的普世性——闡明書法是健康的綠色精神生態(tài)——以一支毛筆在潔白宣紙上書寫,在黑白二色的徒手線書寫中,感受妙造生命之魅力,體悟書法作為人生漸進提升的目的。只有這樣,才是把握住了中國書法文化的脈絡,書法家和學術家殊途而同歸。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