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西南聯(lián)大紀念碑碑文
發(fā)布時間:2020-06-20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國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之變?yōu)闀r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陽之變?yōu)闀r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為時五十一年。舉凡五十年間,日本所鯨吞蠶食于我國家者,至是悉備圖籍獻還。全勝之局,秦漢以來所未有也。
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原設北平,私立南開大學原設天津。自沈陽之變,我國家之威權(quán)逐漸南移,惟以文化力量與日本爭持于平津,此三校實為其中堅。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遷移湖南,合組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以三校校長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為常務委員主持校務,設法、理、工學院于長沙,文學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開始上課。迨京滬失守,武漢震動,臨時大學又奉命遷云南。師生徒步經(jīng)貴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設理、工學院于昆明,文、法學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開始上課。一學期后,文、法學院亦遷昆明。二十七年,增設師范學校。二十九年,設分校于四川敘永,一學年后并于本校。昆明本為后方名城,自日軍入安南,陷緬甸,乃成后方重鎮(zhèn)。聯(lián)合大學支持其間,先后畢業(yè)學生二千余人,從軍旅者八百余人。
河山既復,日月重光,聯(lián)合大學之戰(zhàn)時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結(jié)束。原有三校,即將返故居,復舊業(yè)。緬維八年支持之苦辛,與夫三校合作之協(xié)和,可紀念者,蓋有四焉: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并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于世界歷史居獨特之地位。蓋并世列強,雖新而不古;
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曠代之偉業(yè),八年之抗戰(zhàn)已開其規(guī)模、立其基礎。今日之勝利,于我國家有旋干轉(zhuǎn)坤之功,而聯(lián)合大學之使命,與抗戰(zhàn)相終如,此其可紀念一也。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歷史,各異之學風,八年之久,合作無間,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此其可紀念者二也。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天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斯雖先民之恒言,實為民主之真諦。聯(lián)合大學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轉(zhuǎn)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nèi)樹學術(shù)自由之規(guī)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此其可紀念者三也。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稱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晉人南渡,其例一也;
宋人南渡;
其例二也;
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風景不殊,晉人之深悲;
還我河山,宋人之虛愿。吾人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間,收恢復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薊北,此其可紀念者四也。聯(lián)合大學初定校歌,其辭始嘆南遷流難之苦辛,中頌師生不屈之壯志,終寄最后勝利之期望;
校以今日之成功,歷歷不爽,若合符契。聯(lián)合大學之始終,豈非一代之盛事、曠百世而難遇者哉!爰就歌辭,勒為碑銘。銘日:痛南渡,辭官闕。駐衡湘,又離別。更長征,經(jīng)河澤。望中原,遍灑血。抵絕徼,繼講說。詩書器,猶有舌。盡笳吹,情彌切。千秋恥,終已雪。見倭寇,如煙滅。起朔北,迄南越,視金甌,已無缺。大一統(tǒng),無傾折,中興業(yè),繼往烈。羅三校,兄弟列,為一體,如膠結(jié)。同艱難,共歡悅,聯(lián)合竟,使命徹。神京復,還燕碣,以此石,象堅節(jié),紀嘉慶,告來哲。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碑文 聯(lián)大 紀念碑 馮友蘭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