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中國姑娘,在澳洲街頭搞了個“大事情”,竟然“美哭”外媒
發(fā)布時間:2018-06-30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前段時間澳大利亞悉尼被這樣的場景刷屏了:“快看,那是什么?”“是日本人、韓國人還是中國人?”“我認識,那是漢服,中國的!”“哇,真好看!厲害啦!”
古典雅致的服飾,動感嗨爆的音樂,一群帥哥美女穿著漢服,在老外的地盤上搞事情!這段視頻在中外社交網(wǎng)絡上迅速傳播起來,但大多數(shù)看得津津有味的觀眾,并不知道這一幕背后,藏著多少故事:有個傻傻的“90后”中國妹子,在離家8000公里外的地方,做著漢服夢。為此,她放棄高薪工作和升職機會,穿漢服送外賣、舉辦公益活動,忙到差點破產(chǎn),累得急診住院,不但讓祖國的傳統(tǒng)服飾走上海外街頭,更登上悉尼市政廳舞臺,美哭外國媒體。
漢服女孩“聽月”
她叫卓桐舟,來自四川瀘州。不過在悉尼,更多人知道她另外一個名字——聽月。
和大多數(shù)女孩一樣,聽月對漢服的第一印象,來自于小時候看的古裝電視劇,“里面的人好美,像神仙一樣,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穿這樣的衣服!背錾诮逃兰业乃,從五歲起就開始接觸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書法、國畫、舞蹈、茶道、詩詞都學過,小學語文課本上,全是她畫的古典美人圖。那時候的聽月,還沒有漢服這個概念,但就像一顆小種子,悄悄在心里萌了芽。
直到三年前,聽月看到一篇漢服的介紹,才真正了解這個體系!霸瓉砝献孀诹粝铝诉@么漂亮的衣服,原來很多影視劇里的服裝都是錯的。漢服已經(jīng)斷代了這么久,還能不能把它撿回來呢?”于是,她買了人生中第一套漢服,迫不及待地穿給家里人看。沒想到,外公連連搖頭:“你怎么穿韓國人的衣服,不好不好!”聽月趕緊解釋:“這不是韓國人的,這是我們自己的,這是中國的漢服!”
想起這件事,她還用“震驚”來描述那一刻的感受。聽月的外公是語文老師,從小給她講三國水滸、帶她看古代連環(huán)畫,可以說,她所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啟蒙都是外公帶來的!霸瓉砦覀冏约荷磉叺模苡形幕娜,都不知道漢服到底是什么!闭沁@件事,堅定了聽月推廣漢服文化的決心。她嘩啦啦給自己買了好多漢服,試著穿上街頭!拔矣X得漢服是很美的,美就需要展現(xiàn)出來,如果藏著掖著放在家里欣賞,其實不利于它的傳播!眲傞_始家里很不接受,在各種場合委婉地勸阻聽月:“別穿了,簡直像拍戲的,別人都把你當怪人看!”出門時朋友有意見,就像電影《閃光少女》里的一幕:“哎呀你穿成這樣,別人看我們,好尷尬!”“其實當時我也很害羞,人不可能沒經(jīng)歷過這種掙扎。很多人不理解,不熟的還覺得我很奇葩,最常見的四個字莫過于‘嘩眾取寵’!闭f到這,聽月的倔脾氣就上來了:“穿自己傳統(tǒng)的衣服,有什么好丟人的?既然想走推廣漢服這條路,最好的方式就是穿上街讓更多人看到!”
“聽月”與漢服結緣
18歲的時候,聽月獨自到墨爾本讀本科,還當了學生會副會長。她曾主辦過一個多元文化節(jié),很多學生都穿著自己民族的服裝來參加。那天,聽月低調(diào)地穿了一套旗袍,卻看見日本和韓國的朋友,自信地穿來最正式華美的和服和韓服。這件事給她的印象很深,“當時我覺得被比下去了,明明我們的傳統(tǒng)服飾也很大氣很美!”2016年,聽月從悉尼大學研究生畢業(yè),畢業(yè)典禮上,大家都穿著學士服,她卻選擇了一身明制襖裙。旁邊一位老師看著她激動地說:“我認得這個,這是漢服!我也是華人,在這里工作十年,這么多屆畢業(yè)典禮,你是第一個穿漢服過來的!”授予學位的時候,臺下響起一陣歡呼,因為聽月穿著自己傳統(tǒng)的服飾。老校長也瞬間變成小粉絲,暗戳戳地在她耳邊說:“你衣服好漂亮啊,一會兒可以找你拍照嗎?”“當時我愣了三秒,那一瞬間真的是民族自豪感爆滿!
碩士畢業(yè)后,擺在聽月面前的,是高起點的就業(yè)之路。她曾在墨爾本凱悅集團負責VIP客戶關系,離職后悉尼柏悅酒店拋來橄欖枝并給出升職許諾;研究生階段,又收到了PWC的工作邀請。此外,她是澳大利亞大型演員造星比賽季軍,主演的留學生情景喜劇人氣爆棚;還作為彩妝模特,和世界排名前四的彩妝大師Rae Morris合作...偏偏在這時候,聽月決定放棄之前奮斗來的一切,在悉尼做漢服相關的創(chuàng)業(yè)。朋友們知道后都驚呆了,家人更是操碎了心:“漢服本來就小眾,你竟然還要跑到別人的地盤上去搞?”面對否定和流言,有幾個人敢順心而為?聽月就是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姑娘:“人是有惰性的,跌進舒適圈就可能出不來。我想趁著年輕拼一把,免得后悔!弊詈,家人也被她這股勁打動了,決定讓她放手去干,爺爺還專門寄語給她:“為你感到驕傲自豪,但也為你擔心牽掛!
一開始,聽月想做一個漢服小面館,就像小時候的武俠夢:“青樓黛瓦,紅磚白墻,頭戴珠花的少女為你斟上一壺桂花甜酒”,或是“江湖路遠,酒幡飛舞,大漠里的紅塵客棧給你來碗熱氣翻騰的湯面”。她花了一年的時間調(diào)研,做好上萬字的計劃書和三年的預測評估,連員工服裝和店鋪風格都設計完畢。沒想到,國內(nèi)廚師嫌澳大利亞太遠撂手不干,看好的店鋪又被人搶先,雪上加霜的是,聽月的工作簽遲遲不下,拿著過橋簽既不能工作也不能出境。當時聽月很絕望,眼看一起畢業(yè)的同學都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她卻成了無業(yè)游民,甚至靠代購賺錢。第一個創(chuàng)業(yè)泡湯后,閑不下來的聽月在家搗鼓起了中式糕點。于是,沒有任何經(jīng)驗的聽月開始自學,還專門在澳大利亞考了證。中式糕點和漢服一樣,原本精致講究,如今卻只給人留下油炸、賣相不好的印象,她想打破這種偏見。
熱點文章閱讀